close

之前在文大推廣部上「變態心理學」課程的時候的講義,出自漱心坊的江垂南與蔡明娟老師。講義部分請勿轉載
謝謝靜怡幫我打成電子檔讓我可以隨時複習
有興趣的捧由可以去「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」搜尋「心理學」課程。
想要真正瞭解建議還是去上課!畢竟兩位老師的課真的很生動有趣,實際聽講會比看文字來的更容易理解。

 

自己的心得:
依賴型人格並不如名稱上的,那麼依賴或所謂小鳥依人,也許有些人是的,也就是一般人眼中的M人格(腐女解釋法)
上課之後才知道,依賴型人格其實有蠻多都是屬於「照顧別人」的那一個,也就是化身成抌救者的角色,只為了讓另一個人被抌救,從而讓另一個人可以被自己依賴,但這種依賴是一種共生關係,而不是良好的,是依附著互相纏繞直到窒息的那種。

依賴型人格往往會再付出許多,並抌救了某人之後,理所當然的覺得某人應該要回報。因為「我都為妳做了這麼多,妳應該也要如何如何」。否則會心生不滿,以致有許多崩潰的行為,有些人甚至會自殺。所以其實依賴型人格是一個控制慾望非常強烈的人格。

部分的依賴型人格是屬於小鳥依人型的,他們依賴的人要求他們做的事情,即使他們不願意、不喜歡,他們還是會去做,只為了不想被他們依賴的人拋棄。有點近似願意受虐的人格(但不代表他們真的喜歡喔!)有些只是委曲求全,然後會跟對方說「你看,這個那個我不喜歡,但是為了你我都做了,所以你也要如何如何」。總而言之,他們還是屬於在控制對方的!只是作法不一樣罷了。

 

以下講義:灰色部分是我自己上課時筆記的註釋

 

特徵:特徵4-5種以上便算疾病
一、缺乏主見
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,對日常事物不能做出決策。
例如:要穿哪件衣服去上班、今天出門要不要帶雨傘
有思考能力卻不表達:即使知道也習慣性詢問他人,不習慣說出自己的主見、隱藏自己想法

二、無能力感 習慣用這種態度面對生活
自覺自己是無能的,會讓別人為自己做大多數的重要決定。
例如:在何處生活、該選擇什麼職業等。
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卻要聽別人的意見來做

三、獨立性低
自覺很難單獨一個人展開計劃或做事。總覺得他人做的比他好,始終要等待他人才能開始工作。
強烈操縱性:因為我什麼都配合你,所以你也要配合我。

四、被遺棄感 
常活在被遺棄的感覺中,因而明知他人錯了,也隨聲附和,有困難去表達對他人的不同意,擔心如果不這樣做,重要他人就會遺棄他。且時常被這種擔心被遺棄的唸頭所折磨。
經常擔憂、焦慮:無中生有的想像、分離焦慮

五、只要能得到關心什麼都可以 
過度容忍討好他人,會為討好他人甘願做低下的或自己不願做的事。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,他們也願意屈從於他人的需求,他們需要維持與別人的重要連結關係,這常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平衡或扭曲。
隨時都在等別人關心他

六、逃避孤獨
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,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,害怕一個人的感覺。在關係終止時,會急切尋找另一個關係作為照顧及支持的來源。
情感:幾乎沒有空窗期,心中隨時要有人可以依靠,易捲入三角戀情

七、關係終止時易出現崩潰反應
當親密的關係終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。常合併出現憂鬱症狀或是其他身心症反應。
不管情緒多崩潰都還會尋找依賴對象(過渡期客體) 主題永遠是人 依附事物背後的人,事物只是媒介

八、敏感
很容易因為得到讚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。
受不起批評。 委婉->先讚美肯定->批評->期許未來(三明治法)

「依賴性人格疾患」流行率
*女>男    都會地區>鄉村地區
*是精神健康門診最常被報告的人格類型。

伴隨之疾病
情感性疾患 燥鬱、憂鬱
焦慮性疾患
適應性疾患 壓力-未工作就不穩
自殺
身體化疾患(歇斯底里)壓力->痛、情緒不穩
較少有精神分裂(腦病變)精神分裂型人格:孤僻、遺傳為主。

什麼樣的人容易出現此種人格?
*敏感性格 不能接受批評
*膽怯體質 怕黑、遇事逃避
*分離焦慮疾患 奪命call
*兒童期或青少年期有慢性身體疾病 藥罐子

親蜜關係中的共依存現象
愛情上癮症:相互依賴,但又相互折磨,在一起痛苦,分離更痛苦。

不同學派治療方式簡介
治療方向:了解依賴性對生活的限制,並發現自主性可以帶來許多利益。
1. 心理動力分析治療 增加心裡自我強度、堅韌度
(1)分析「理想化」的防衛機轉 塑造出當事人的理想特質->讓個案依附你
(2)揭露病人找尋照顧者下掩蓋的問題 了解對方為什麼不願做這些(困難點在哪)
(3)自我尋求獨立 伴隨情感焦慮、伴隨壓力導致心理健康問題。自己提出分離會有罪惡感

2. 認知治療 需養成個案自己的思考、主見
(1)認知扭曲:能力不足且無助、需找到可照顧我的人。自我合理化->扭曲價值、不合理
(2)明確指出「順從」就是問題。 揭露背後動機
(3)運用「蘇格拉底式的詢問法」來改變不合理、扭曲的認知。鼓勵、步驟(助跑法)、建立自信
(4)結構與時間限制。規定治療時間多久就是多久,讓個案親受”沒有答案”的時間。

蘇格拉底式->針對個案感受的困擾作解決
(1)你為什麼要問我這個問題
(2)定義問題的本質是什麼

3. 人際關係治療
(1)探索個案與他人依賴共生的關係模式的起源故事。不能先設定對方需要你
(2)挑戰「個案為他人犧牲或強迫他人順應自己才是愛的錯誤觀念」
(3)指導個案建立健康親密的人際互動模式

團體治療:合適->依附、認同及面質(挑戰他的個性、特質)
     被動型會尋找主動型來依附(主動型會救贖人來證明自己有能力)
藥物治療:依賴性,注意藥物之危險性

治療方法
1. 習慣糾正法
依賴型人格的依賴行為已成為一種習慣,治療首先必須破除這種不良習慣。
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為中,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,哪些是自己決定的。
你可以每天做紀錄,然後將這些事件按自主意識強、中等、較差分為三等,每週一小結。

2. 重建自信法
如果只簡單的破除了依賴的習慣,而不能從根本上找原因,那麼依賴的行為也可能復發。
重建自信法便是從根本上加以矯正。治依賴型人格障礙。
第一步,消除童年不良印跡。
第二步,重建勇氣。

應對依賴型人格的技巧
*避免陷入拯救者角色 保持距離,不要認為他需要你
*保持理性態度與其互動 成人對成人,用現實的態度面對問題
*化分清楚責任與義務 用身教,隱喻性的說法。如:其實很多事情我也不會……
*建立清楚的人際界線 讓你自己不易成為被他依賴的對象

好書推薦
*愛,上了癮。心靈工坊出版。活潑故事法
*以母愛之名。天下雜誌出版。如何培養不同人格的孩子
*失序的人格。五南出版。醫學性理論教科書

特徵:特徵4-5種以上便算疾病 

一、缺乏主見

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,對日常事物不能做出決策。

例如:要穿哪件衣服去上班、今天出門要不要帶雨傘

有思考能力卻不表達:即使知道也習慣性詢問他人,不習慣說出自己的主見、隱藏自己想法

 

二、無能力感 習慣用這種態度面對生活

自覺自己是無能的,會讓別人為自己做大多數的重要決定。

例如:在何處生活、該選擇什麼職業等。

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卻要聽別人的意見來做

 

三、獨立性低

自覺很難單獨一個人展開計劃或做事。

總覺得他人做的比他好,始終要等待他人才能開始工作。

強烈操縱性:因為我什麼都配合你,所以你也要配合我。

 

四、被遺棄感 經常擔憂、焦慮:無中生有的想像、分離焦慮

常活在被遺棄的感覺中,因而明知他人錯了,也隨聲附和,有困難去表達對他人的不同意,擔心如果不這樣做,重要他人就會遺棄他。且時常被這種擔心被遺棄的唸頭所折磨。

 

五、只要能得到關心什麼都可以  隨時都在等別人關心他

過度容忍討好他人,會為討好他人甘願做低下的或自己不願做的事。

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,他們也願意屈從於他人的需求,他們需要維持與別人的重要連結關係,這常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平衡或扭曲。

 

六、逃避孤獨 情感:幾乎沒有空窗期,心中隨時要有人可以依靠,易捲入三角戀情

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,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,害怕一個人的感覺。

在關係終止時,會急切尋找另一個關係作為照顧及支持的來源。

 

七、關係終止時易出現崩潰反應

當親密的關係終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。常合併出現憂鬱症狀或是其他身心症反應。

不管情緒多崩潰都還會尋找依賴對象(過渡期客體)

主題永遠是人 依附事物背後的人,事物只是媒介

 

八、敏感 受不起批評

很容易因為得到讚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。

委婉->先讚美肯定->批評->期許未來(三明治法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